•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强化规划衔接落实机制“,并明确国家发展战略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定位和作用。 全国各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近年来相继批复、详细规划编制实践逐步开展,国内学界一直在探索空间规划如何更加细化、优化、系统化的问题。

  • 中国式现代规划理论与实践思考

    作者:吴志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从理论缺失导致的中国城市规划实践困境、过时理论对中国城市建设实践的误导、构建“中国式现代规划理论”的最佳时机以及“中国式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未来方向四个思考,探讨中国式现代规划理论的构建路径,并提出中国式现代规划理论的框架。

  • 现代城市化特征与空间规划逻辑

    作者:郭仁忠(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教授)

    全球城市化进程在持续推进,城市化率不断提升。伴随这一过程的重要特征是城市规模越来越大。相关资料显示,1950年代,全球人口超过1000万人的城市仅有2个,到2018年已达33个,专家预测到2030年这一数字将达43个。

  • 深化“多规合一”改革 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

    作者:张兵(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

    笔谈主题中所谓“国家空间规划”,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国家的空间规划”。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将几个部门分管的空间类规划工作整合在一起,多规合一,形成新的国家的空间规划体系。

  • 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和知识体系建构须适应时代需求

    作者:林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与开发保护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中心主任)

    规划的核心命题是面向未来、应对不确定性。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规划领域较为明确的改革方向有二:一是以发展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为主构成的规划体系初步成型,二是规划进入存量规划时代。

  • 新体系 新特色 新课题

    作者:张晓玲(自然资源智库咨询委员,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研究员)

    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各类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并不是原有空间性规划的简单合并,而是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一次重大变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 国土空间规划的优化:支撑发展更有力,保障安全更精准

    作者:邹兵(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基本思想,也应成为持续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努力目标和方向。在全国“五级三类”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框架已搭成、各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入收官阶段的背景下,从统筹发展和安全格局的要求评价现有规划,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完善之处。

  • 国家空间规划新蓝图:以治理创新与设计思维引领未来

    作者:王世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在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进程中,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担负着承载国家战略、引领地方智慧的重大使命。这个体系不仅是实现高质量城镇化的保障,更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要在全球竞争中凸显国家制度的优势,并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必须勇于探索和实践,结合空间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与创新设计思维的深度融合,打造出一幅更具前瞻性和实效性的空间规划蓝图。

  • 大场景、小切口:增强专项规划实施支撑作用

    作者:郑德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存量更新时期,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向了存量提质改造与增量结构调整并重,城市面临的问题、发展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伴随这些变化,规划工作也需要顺势而变,重点要解决好两类问题,一类是新时期城市经济增长的动力问题,另一类是具体项目的实施落地问题,这样才能继续发挥好规划的治理工具效用。

  • 建立健全国土空间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作者:武廷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教授)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把文物保护管理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

  • 重构规划学科理论体系,支撑空间规划实践发展

    作者:黄亚平(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提要“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作用,增强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实施支撑作用”,又提出要“健全城市规划体系”,部分业界人士甚为困惑:“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与“城市规划体系”又是何关系?

  • 良法善施,长短结合——空间规划实施中应发挥五年期的阶段性作用

    作者:石晓冬(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总规划师)

    在国家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建成和“十五五”规划开始谋划之际,如何秉持规划初心的“良法”,“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作用,增强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实施支撑作用”,如何强化规划衔接落实机制

  • 国家战略规划体系下空间规划的基础性作用

    作者:张尚武(同济大学教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规划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这是中国的制度环境决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完善国家发展规划体系和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