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质生产力与城乡规划”学术笔谈
作者:【主编按语】2024年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一词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引起各界的深度关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今年十大工作任务之首,并对此进行了一系列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社会各领域都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赋能行业发展等重要议题展开广泛讨论。
-
新质生产力与城市规划改革
作者:王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经过45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位,经济发展的动力正由过去的“出口、投资和消费”的发展模式向更多地依靠“创新、消费和优化要素配置”转变。据统计,我国出口依存度由2010年的25.97%下降至2023年18.86%,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而科技进步对经济贡献呈现上升态势,据统计2023年科技进步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60%以上。中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2023年居民最终消费支出达到38万亿元,过去45年的经济快速发展已经基本解决了城乡居民的一般消费品需求,完成了从温饱型消费到追求质量和品牌型产品的消费过程,正在经历从产品消费到服务消费、体验消费的升级过程。 -
城市规划与新质生产力
作者:赵燕菁(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双聘教授)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2024年1月31日就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第十一次集体学习给出的解释:新质生产力乃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
以空间供给与治理的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者:张京祥(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需要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显然,通过发展创新功能来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成为新一轮经济竞争中塑造城市、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与关键抓手。
-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城乡规划创新
作者:袁昕(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的。生产力的三要素包括: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关系的三要素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者之间的地位与关系以及产品分配方式。1978年,小岗村的18户农民偷偷签下土地承包协议,变革了生产关系中的土地使用方式和劳动成果的分配方式,也改变了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极大地促进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从此也改变了他们贫穷的生活,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
-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城乡规划转型
作者:赵志荣(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2024 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通过创新驱动和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因为中国面临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需求。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国内传统的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生产模式已难以为继,亟需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模式。“新质生产力”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路径。
-
新质生产力与新空间和新规划
作者:王兴平(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东南大学可持续产业园区发展与规划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新质生产力面向未来、依靠创新驱动,以新的产业人群、新的生产技术和新的产业业态为支撑,也塑造新的城市空间场景。具体而言,新质生产力下的城市空间出现以下4个方面新趋势与特征:
-
新质生产力与人居“双向奔赴”既要复杂性系统思考,又要简单求解行动
作者:于涛方(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快速孕育着新生产力和新生产关系的变化,快速影响着全球城乡人居的转型和演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生产力迭代演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因此,“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也必然会给人居聚落、给城乡规划带来新机遇、新要求。
-
规划引领,释放城市更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十大效应
作者:王伟(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城市管理系主任,副教授)城市无疑是新质生产力孵化、培育、成长和发展的核心舞台,为这一创新力量的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开展城市更新行动,不仅是一场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性变革,更是城市发展价值的全新塑造。城市更新与新质生产力具有“新”的天然契合度,彼此能够实现同频共振。对此,笔者认为,城市规划者应主动谋划,积极作为,通过规划引领,推动城市更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双向奔赴,释放十大效应,助力我国城市从传统工业时代的城市向数字文明时代的未来城市转型升级。
-
将城市视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
作者:王富海(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1. 定位“生产关系”是城市规划面向未来的一种主观选择
城市自起源时就占据了生产力发展源头和生产力要素集聚中心的地位,并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加以巩固,至今无可争议地成为全球生产力最为活跃、最为先进、最能创新的地域。在一定程度上,城市规模表明了生产力规模,城市功能反映了生产力水平。但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城市更多地被视作生产场所而归类于生产要素,导致在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大发展中,更习惯于把城市当成经济社会发展的衍生品,轻视了城市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作用,因而城市工作并未真正成为国家治理的中心任务。 -
以规划创新培育新质空间力
作者:王世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东省城乡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质空间力是指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空间及其规划、生产、使用方式变革中释放出的创新力。它体现为生产力革新带来空间动态变化中的创新,是新质生产力在空间层面的体现和延伸。新质空间力不仅关注物理空间的优化,还体现规划作为生产力的革新,是赋能中国式城乡现代化的一种新型动力机制。
-
城乡规划学科与新质生产力
作者:王兰(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特聘长聘教授)城乡规划一直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空间资源的支撑,为经济发展创造基于空间的解决方案。当前所提出的新质生产力是面向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社会需求,对原有生产方式的迭代;是以新创新理念、新技术方法和新组织方式为核心,推进产生的全新的经济生产力。这既包括新兴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产业,也涉及在这些技术驱动下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因而,这一方面意味着城乡规划需要为新质生产力提供空间,另一方面意味着新质生产力可能改变城乡规划的编制、评价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