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治理 多元发展——广州市详细规划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12-19 作者:蔡小波(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主任)

广州是国内最早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管理的城市之一。一直以来,广州详规工作聚焦精细化与全流程管理,为城市严守发展底线、维护公共利益、保障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以及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通知》部署要求,广州持续探索详细规划编制与管理模式的优化。

一、广州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主要情况

广州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管理工作经过了4个阶段。从1980年代起开始编制街区规划,到1990年代开展分区规划、2005年推进分区规划整合及控制性导则,再到2010年后控规全覆盖,形成了规划编制与管理的“四个体系”。

技术体系。自2005年提出“规划管理单元”概念以来,广州逐步建立起详细规划分层编制体系。在规划管理单元层面制定法定文件,在地块层面制定管理文件。

法规体系。目前形成了“1+2+N”城乡规划法规标准体系:“1”是指《广州市城乡规划条例》;“2”包括《广州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广州市城乡规划程序规定》,分别明确控规编制的技术标准和程序要求;“N”包括控规审批管理的系列制度文件。运作体系。2006年广州成立城市规划委员会,是全国最早建立规委会制度的城市之一。现行第四届规委会在大规委会下设主任委、地区委、环艺委、交通市政委等4个专委会,运作架构持续健全,形成公平、专业、高效的议事制度。

监督体系。建立控规“一张图”平台并持续动态维护,不断加强法定规划成果的智能化管理。进一步开发详细规划“设计端—审查端—许可端—管理端”的辅助工具。

二、国土空间规划时代的详细规划工作探索在国土空间高质量治理背景下,详细规划编制管理工作被赋予更高的要求。以加强分层分类和体检评估为主线,广州正在不断推进详规创新探索与优化提升。

1.强传导,强化总详联动传导机制

提出“单元—地块”详细规划分层体系,并以番禺区为试点开展单元详细规划编制管理探索。其中,单元一般结合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模,形成用地面积约2—4km2、人口规模约3—10万人的空间范围。管控要求在单元内动态平衡,提升市场配置要素的管控弹性。

按照“尊重现实、分步评估、有序优化”的思路,有序开展现行控规评估,保障“新总规”与“旧控规”之间的顺利衔接。评估工作重点从符合性、支撑性、适应性、实施性等方面开展,并先行评估现行控规对总体规划确定的底线要素、重大设施的符合情况以及对城市近期重点项目的支撑情况等。

2.优空间,探索详细规划编制模式优化

通过单元详细规划的探索,建立刚弹一体、近远结合的详规编制管理模式。单元详细规划立足远期发展目标,通过指标、功能区、实线、虚线以及点位等差异化管控方式,强化底线要素、规模结构与民生公益设施管控,刚性传导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要求。同时,建立单元规划指标统筹机制,实现规划指标与管控要求在单元内动态平衡,提升市场配置要素的管控弹性。

着力推进存量地区精细化治理,健全城市更新规划管理制度。广州相继出台了城市更新“1+6”系列技术文件,统筹存量地区双评价、城市设计、历史保护、土地整备等技术内容,强调存量发展背景下更新地区的责任目标,保障重大基础设施与民生设施建设、重点功能区与重点产业项目落地。

3.重治理,健全详细规划实施管理制度设计

为实现规划编制管理与政府行政事权充分对接,在镇街范围内探索结合村居边界、产业园区、社会管理网格等行政管理、社会管理边界进行单元划分,并通过强化单元与行政辖区相协同,为详细规划提供责、权、利相匹配的实施基础,保障详细规划实施落地。

探索建立详细规划“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制度。通过健全评估数据收集制度,支撑开展详细规划实施管理的动态监测与定期评估,为详细规划编制计划制定提供支撑,构建“规建管用监”闭环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