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 暨2023“UP(United Planning)学科发展论坛”、 2023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成功举行

图片

       2023年10月28日,第二十届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发展论坛暨2023UP(United Planning)前沿之学科发展、2023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颁奖成功举行。

图片

       本届论坛由金经昌/董鉴泓城市规划教育基金、《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本次论坛也是2023年UP(United Planning)前沿系列活动之一,重点关注学科发展问题。同时,每年10月最后一个周末举办的本论坛,也是联合国人居署Urban October (城市十月)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

       论坛以学术性、前瞻性、开放性为特色,关注中国城市发展的前沿问题和规划学科发展方向。论坛由时任《城市规划学刊》主编的董鉴泓先生倡导创立于2004年,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9届,邀请了来自上百家单位的近200位演讲嘉宾,成为中国城市规划界最具影响力和凝聚力的高水平学术盛会,也是中国科协的年度重要学术会议。历届演讲嘉宾均为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前沿学者和权威人士。本次论坛主题围绕“城乡规划学科发展未来”,在学科转型的关键时期,探讨新时期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核心问题、前沿领域、创新思想和未来方向。

       今年是学科论坛20周年盛会,也是自2020年以来再度恢复线下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今年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更加广泛地分享学科热点和学术前沿。中国城市规划网、WUPENiCity视频号、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视频号等多个平台同步直播,线上单场观看人数近2万,观看总次数超过3万次。

图片

图片

图片

会议现场

开幕式

       10月28日上午的开幕式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王兰教授主持。

       开幕式首先回顾了学科论坛20年发展的难忘历程,并播放了论坛创办人董鉴泓先生于2013年的采访录像,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往开来。随后,同济大学郑庆华校长、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翔宁院长分别代表学校、学院致欢迎辞。

图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王兰教授主持开幕式

图片

播放论坛创办人董鉴泓先生于2013年的采访视频

图片

同济大学郑庆华校长致辞

图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翔宁院长致辞

优秀论文颁奖

       随后举行了“2023年金经昌中国城市规划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曲长虹副秘书长主持颁奖典礼并介绍了评选过程和评选结果,《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王雅娟副主任宣布获奖名单。

       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东南大学段进院士、伊利诺伊大学荣休教授张庭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刘颂书记、李翔宁院长、王兰副院长、耿慧志副院长、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张尚武院长、《城市规划》编辑部王文彤、《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主任黄建中、《国际城市规划》副主编孙志涛、《城市发展研究》副主编杨春志、《上海城市规划》编辑部副主任王静、《西部人居环境学刊》学术指导李云燕、《城乡规划》副主编苏海龙等嘉宾为获奖者颁发奖状和奖牌。

图片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曲长虹副秘书长主持颁奖典礼

图片

《城市规划学刊》编辑部王雅娟副主任宣布获奖名单

图片

提名奖作者代表与颁奖嘉宾

图片

佳作奖作者代表与颁奖嘉宾

图片

三等奖作者代表与颁奖嘉宾

图片

二等奖作者代表与颁奖嘉宾

图片

一等奖作者代表与颁奖嘉宾

主题报告

       主题报告分上、下午两场。

       上午的主题报告环节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张尚武院长担任学术主持,三位嘉宾发表主题演讲,伊利诺伊大学荣休教授张庭伟老师对报告总结点评。

图片

学术主持: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张尚武院长

01主题报告

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段进教授发表主题演讲“新时期的新型城市设计”。报告提出新时代城市设计的新需求、新观念 、新方法和新范式。段院士指出,面对新时代空间品质新需求,城市设计要更加关注空间区位平等、环境生态平衡、亚文化保护及发展社会空间;树立人本城市设计的新观念,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从形态研究到视觉体验、从空间特色到场所文脉;倡导绿智城市设计的新方法,包括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生态优先的设计策略、数字技术的全面应用和智慧城市的设计转型;强调全域全过程城市设计的新范式,实现空间全要素、全覆盖、全维度、全过程、多层级的城市设计。

02主题报告

图片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张兵局长发表主题演讲“国土空间规划学科教育的几点思考”。报告首先梳理了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进展和阶段性成就,强调行业发展对加快学科建设、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其次,从学科发展概览、特点、展望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规划学科研究的总体状况,指出规划改革背景下要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在“政产学研”有机融合中推动学科发展。最后,深入探讨了当前学科教育的若干问题,提出学科发展需要适应国土空间改革的进程与要求,实现实践创新与学科理论创新的双向互动。

03主题报告

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吴志强教授发表主题演讲“城乡规划学科发展年度十大关键词(2023-2024)”。自第十八届学科论坛始,城乡规划学科年度十大关键词发布已成为学科论坛的一个品牌。今年年度关键词的遴选,基于近一年对国内外顶尖期刊研究热点的持续追踪,再由编委、顾问编委和海外编委等96名顶级专家教授提名投票,并经过对规划思想、实践和教育等问题的热烈讨论,兼怀世界眼光、扎根中国大地,最终形成2023-2024年度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十大关键词—— “智慧规划:AI赋能”、“学科发展:体系架构与知识拓展”、“城市财务:城市更新可持续”、“城市韧性:平灾结合”、“空间规划、细化、优化、科学化”、“城市包容:老龄化与全龄友好”、“规划行业:规划师职业发展”、“历史遗产:保护体系”、“城乡融合:要素流动”、“协同规划:都市圈”。

图片

点评环节

图片

       点评环节,伊利诺伊大学荣休教授张庭伟老师高度评价了上午的三个主旨报告,并指出,城市规划根植实践、与时俱进,有变化、有发展、有作为。随着我们对城市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城市规划者的态度越来越谦虚,规划关注的内容越来越广泛,也需要认识到规划的局限性。未来的城市规划应该更贴合实际、体现以人为本、和人民站在一起。

       下午的主题报告环节由《城市规划学刊》肖建莉副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七位嘉宾发表主题演讲。

图片

学术主持:《城市规划学刊》肖建莉副教授

04主题报告

图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松教授发表主题演讲“中国城市保护的实践历程与机制再造”。城市与文明密不可分,历史城市传承并延续了国家文化。报告从历史视角,简要回顾了中国城市保护的早期实践和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了欧洲宪章中的城市保护思想,对比了我国与欧洲城市保护在价值观、概念、目标和策略等方面的差异性,指出我国城市保护实践的中国式特色。最后,对我国历史文化保护机制的再造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

05主题报告

图片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翟国方教授发表主题演讲“气候变化背景下规划视角的雨洪灾害韧性应对:关键概念、基本思路和通用框架”。当前全球雨洪灾害多发、影响巨大,气候变化加持下我国气候危险性不断增大,雨洪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严峻。报告首先辨析了雨洪灾害、风险、韧性治理、气候变化等关键概念,提出韧性更关注“设防标准+”,韧性城市在面对超过设防标准的雨洪情景时,能够具有抵御、吸收、适应和及时恢复的能力。基于对澳、日、英、美、世界银行和联合国等国际经验的总结,报告认为应对雨洪灾害需要基于系统思维的韧性理念,统筹考量对象险种、治理层级、治理过程、治理要素和应对主体等五个关键基础维度。最后提出规划视角的雨洪韧性城市规划框架(PDCA),从雨洪风险评估、城市韧性评估、建设空间策略、非空间策略等方面,提出多路径、多方式、全过程、全域综合提升城市安全韧性的实践路径。

06主题报告

图片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陈小卉总规划师发表主题演讲“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的乡村空间治理”。报告首先梳理了中国城乡关系演变及发展方向,分析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乡村社会、产业、功能结构的新特征与趋势。其次,重点介绍了新时期江苏乡村空间治理实践,包括多尺度一盘棋空间谋划、乡村聚落空间、产业空间和生态空间治理、畅通城乡要素流通等。最后,基于江苏实践,讨论中国乡村空间治理的一般规律,认为乡村发展的关键是“人-地-产”耦合系统,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是要素如何自由流动、资源价值如何显现、城乡如何实现共享,提出城乡融合状态下的乡村空间治理路径,展望乡村规划改革方向。

07主题报告

图片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熊健书记发表主题演讲“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基本问题辨析”。都市圈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都市圈规划实践探索不断涌现,理论研究也不断丰富提升,而当前都市圈及规划仍存在一些概念认识误区,规划关系不清等问题。报告基于新发展阶段,从功能内涵、空间内涵和政策内涵三方面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都市圈内涵,阐述了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的定位和五大规划特点,认为应把握好其与发展规划、与省市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最后结合上海大都市圈空间规划实践,从编制技术逻辑、空间组织技术方法、区域空间治理模式等方面讨论了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总体框架。

08主题报告

图片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联盟执行主席任浩教授发表主题演讲“园区产业与空间规划协同实践与理论启示:中国式园区现代化探索”。报告阐释了产业规划、空间规划和园区现代化的概念,以三个园区规划应用实践为案例,从产业规划和空间规划协同的视角剖析规划实践的经验得失。最后,由实践到理论,从两规协同的合理性、合法性、演化逻辑、模式和协同方法五大方面提出园区产业与空间规划协同的理论启示,并介绍了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的成功案例。

09主题报告

 

图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钮心毅教授发表主题演讲“数字化规划技术:从数据到知识”。近十年是数字技术对城乡规划学科产生巨大影响的十年,也是城乡规划学科最关注数字化规划技术的十年。报告首先区分了数字化规划技术的类型范畴,认为数字化规划技术在规划过程中承担分析、模拟、决策三类用途。随后,详细回顾了城市建模技术、时空大数据规划技术、人工智能规划技术的演进历程,提出数字化规划技术的未来趋势是走向“数据和知识的共同驱动”。其中,前沿是解决“从数据到知识”,运用数字技术从数据中学习、提取规划学科“白箱知识”,运用“白箱知识”解决规划分析、模拟、决策用途,强调未来突破了“从数据到知识” 的数字化规划技术仍将是为以人为中心的规划提供支持。

10主题报告

 

图片

       全国工程勘测设计大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教授发表主题演讲“减缓与适应: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领域”。报告基于李院长多年来主持参与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政策研究项目、中国工程院课题等研究积累,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两大领域——“减缓与适应”。首先,以“双碳目标下社区绿色更新”、“都市圈客运系统减碳与绿色交通”和“海南博鳌亚洲论坛零碳示范项目”三个研究项目,探讨了零碳目标下适应中国发展的城市气候减缓与绿色发展策略。其次,通过嘉陵江、太湖流域的两个实证案例,阐述全球气候变化下大河流域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提升城市气候适应与安全韧性的任务刻不容缓。最后,报告认为,提升城市安全韧性需要将长期适应与短期冲击策略相结合,并提出规划视角的城市安全韧性策略思考,包含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城市更新三个层面。

       论坛的主题报告涉及规划学科多个领域,展现了报告嘉宾对学科发展前沿的深度学术思考,内容精彩纷呈,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规划学界业界的专家代表、高校师生到场聆听。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