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笔谈

城市韧性提升
作者:史怀昱(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结合本期主题,针对城市韧性提升,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关注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

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必须将韧性思维贯穿始终。除了在规划中,按照各种规范标准要求设定应对灾害的建设要求预留避灾场地、通道等外,还需将评估和监测整合到规划管理实施中。随着全球联系的增强,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面临的安全风险类型增多,彼此关联性、不确定性增强,风险防控要求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进入提质增效阶段,更需要做好评估,识别潜在风险,做好薄弱环节的完善提升。一方面,要对新的形势进行评估。如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天气往往超出了人们的日常认知,原来干旱的地区也频发暴雨,甚至沙漠里也出现了洪水;另一方面,是对灾害防治系统完善的评估。城市是一个复杂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本身就有很强的联系,随着城市不断发展,这种复杂性也在不断增强,一种灾害的发生往往带来几种灾害的潜在风险。同时,城市网络化也带来了灾害放大的风险。因此,必须认识到城市灾害管理的重要性,系统研究城市安全风险的动态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出反馈,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对系统进行完善。

二、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由于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城市灾害往往是综合性的,而且还可能是跨区域性的,这就带来了统一协调问题。需要整合防灾资源,建立一套应对城市灾害的统筹协调机制。横向上注重水利、电力、交通、应急保障等子系统之间联系,纵向上建立市—区—街道—社区的多级灾害管理体制。此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这一中华民族互助精神的引导下,很多社会群体和个人也在城市灾害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不同行政单位、社会群体之间的协作、协调机制,将对城市灾害的综合治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应对城市灾害是一项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拥有应对灾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社会力量的参与无论是对提高效率和能力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加强灾害防治教育

长远来看,人们在商品消费、交通出行、住宅方式选择上,如果都能更加低碳,将会对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实现我国“双碳”目标都具有积极意义。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应积极鼓励采用绿色低碳的方式,从日常小事做起,倡导大家逐渐形成绿色生活方式,以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具体来看,人们应对灾害的方法也至关重要。最直接的就是现实生活中,由于个体采取不当的灾害防治措施而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屡见不鲜,令人扼腕叹息。因此,在应对灾害的具体方法上,需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如采取网络宣传,进社区、校园,综合演练等方式,教会大家第一时间应对意外的方法,减少不确定灾害带来的损失。此外,风险意识也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看似偶然的事故,都有疏于防范的影子,安全风险不容忽视。现代科技已经可以预报极端天气的来临,也有方法可以通知到个人。如若加强风险安全教育,让大家掌握基本常识,学会防灾避灾方法,受灾自救的措施,尽管可能无法完全避免灾害的发生,但是可以大大降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