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们国家本历史阶段的总体发展目标是把一个古老而辉煌的文明提升为一个伟大繁荣富强的现代文明国家。
城市在中华文明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始终扮演着文明形成与演化的高地角色。它既是文明的起源点之一,又通过辐射与联动,带动更广阔区域的社会发展与文化整合。也就是说,城市不仅以点状的形态激活广袤空间中的多元交融,更在不同时期承载了中华文明的重要跃迁,成为新一轮历史高峰的发端。在西方语境中,这种以城市为核心推动整体文明演进的模式常被概括为“civilization”过程的具象体现。城市带动整体。纵观中华文明的五千多年,三个特点可以得到印证:①不同地理方位上多元文明起点的并存与并发;②贯穿历史的整体性交往与融合趋势;③各文明发源点在吸纳外来要素基础上的持续创新与再造。
进入现代国家构建进程中,城市依然在中华民族整体现代化中承担着关键功能。从文明演进角度出发,城市的主要作用可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城市应成为现代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在当代社会文化体系中发挥引领作用;第二,城市需要具备对外来现代文明要素的吸纳与整合能力,通过跨地域的学习与接收,为自身现代化注入新动能;第三,借助各城市点状辐射与网络联动,推动全国层面的现代化协同提升,形塑出一个多元圈层、互联共进的现代文明格局;第四,在集成多种要素的基础上,城市将成为国家新一轮制度、文化与社会基因的孕育地,并通过不断迭代与演进,助力中华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深度转型。
可以说,城市在本质上肩负着托举民族整体迈向现代化的历史使命。自近代以来,这一使命已逐步明确,但当前仍未完全达成。秉持“以城市来托举国家现代化”的初心,亟须警惕城市建设中“物质化”倾向的泛化,认识到城市不仅是空间与建成环境的集合,更是现代文明孕育与传播的关键节点。唯有将城市建设置于文明传承与现代转化的双重使命之中,方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从古老文明大国向现代文明强国的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