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量发展时期城市更新面临更大的资金困境:一是征拆成本过高困境;二是政府投入乏力困境,即单纯依赖政府公共投入输血式的更新改造,以及由此带来空间增值在政府、企业、居民等利益主体间的错配,为政府带来巨大债务负担,长期不可持续。为此,城市更新可着眼于从一级土地开发、二级地产开发、三级运营开发的联动开发维度,考虑全要素、全过程的财务动态平衡,推动可持续的城市更新。
1. 构建城市更新三级联动财务分析框架
首先,剖析城市更新单元中一级土地开发、二级地产开发、三级运营开发流程,建立三级联动开发机制;以此为基础,对城市更新单元三级联动开发阶段的成本-收益类型及其剩余正负值进行分析,建立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的财务动态平衡分析框架;然后,研究不同更新模式(拆除重建、改造提升、保留整治)中城市更新单元规划指标体系,以及指标体系与地块中土地及其附属物资产价值变量和资产规模变量的对应关系,明确土地征储、公共产品代建、地产销售、物业运营等开发行为所形成资金规模的测算公式,对城市更新三级联动开发的资金规模进行系统测算,支撑多样化的更新模式组合。
2. 运用财务测算方法进行城市更新单元规划的反馈优化
2023年以来,武汉加快城市更新机制、模式创新,按照“成片推进、单元更新”的转型理念,编制了《武汉市城市更新行动方案》,确定未来3-5年工作任务,划定33个重点更新单元,引导“留改拆建控”各类更新项目有效聚合,集中展现成效;2024年12月,《武昌区杨园设计产业片城市更新实施方案》获得市城市更新主管部门正式批复,对单元内一二三级联动下的空间资源配置情况、财务价值要素、资金潜在来源、具体测算方法等统一纳入成本-收益的财务分析框架。具体要素在一级土地开发为土地出让、政府计提、公益用地贡献、征地拆迁、居民安置、土地储备等;在二级地产开发中为新建类建安成本、改造类建安成本、改造类安置成本、可售建筑空间价值等;在三级运营开发中位保留整治与闲置资产回收成本、租赁运营成本、资本化利息与税金成本、物业收入、商业广告收入、改造后租金收入等。最终,经过多轮次多场景的财务评估与模拟,实现运营—地产—土地的逆向反馈与规划优化,提出不同空间组合、建设类型、开发时序下的多情景更新策略与实施方案。
3. 实现公共利益保障与空间价值提升的双赢
在具体的资金测算中,将基础设施改善、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带来的正外部性空间收益纳入整体的成本-收益框架之中,以更好地实现单元内公共利益保障与空间价值提升的双赢。该单元内四美塘铁路遗址文化公园正是先行建成的公共空间,公园保留了千余米80多年前的粤汉铁路铁轨和10余栋武铁武昌机务段工业厂房遗址,并按照多年前的乘客游线,最大化复原老场景,让人们有身临其境地“穿越”体验,成为该区域乃至武汉市的一处新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