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增长”存量时代中国社区共治模式及其公众利益表达
——基于广佛实证
作者:赵楠楠 何深静 刘玉亭 芮光晔 王世福

提    要   后增长存量时代,我国社区更新模式从开发性改造转向包容性治理,多元主体的动态参与重构了公众利益表达机制,对传统城市规划理论形成挑战。基于广东地区前沿实践的参与式研究,系统解析后增长时代社区共治的新特征,并识别共同缔造、场所营造和合作生产等三种社区共治模式,论证我国因制度缝隙而衍生的多元治理结构及多尺度公众利益表达机制。有别于开发控制与利益博弈两种界定视角,交往性公众利益分别从规制秩序、地方情感和行动期望等三个维度推动规划表达,表现出从增益共享、决策共商到合作共生、价值共创的共治内涵演化。聚焦中国式社区共治的有效实践,深入论证了我国存量更新时代决策主体关系演变与规划响应,体现在国家主体的动态构成、专业规划人员的角色转变、新型治理联盟的兴起等趋向,为提升社区规划实效与治理效能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证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