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笔谈

  • 凝练基础知识,细化专业方向,加快人才培养

    作者:陈有川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近年来,不仅学生抱怨课程门数多、学习压力大,老师担心因课时减少而讲不全讲不透,而且用人单位反馈毕业生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设计能力下滑较快。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城乡建设新需求、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进步等而导致不断开设新课程引起的,切实解决还应从凝练基础知识、细化专业方向、加快人才培养做起。

  • 支持规划设计的数据分析:从工具应用到工具创造

    作者:王浩锋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多源数据应用的数据分析技术已经成为规划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规划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些技术方法极大丰富了规划学科的数据分析手段,但也存在着一个明显的不足:缺少空间形态方面的考量。因此,现有数据分析成果多集中于城市现象的识别、可视化和解释。

  • 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师职业价值观教育

    作者:袁 媛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副院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中国已经走过追求速度和效率的城镇化上半场,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城镇化下半场。同时,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信息化和数字化飞速发展时代,虚实空间内涵与形态日新月异。时代变化需要不断拓展专业教育中的知识体系、技能方法等,但是规划传承的价值观内涵却是稳中求新:立足人的需求与福祉,推动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 新挑战新使命——站在新起点上的规划学科

    作者:王世福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根本性的变化,国家治理体系构建也开展了一系列转折性、开创性的工作。新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以综合系统思维推进国家和地方的空间治理能力提升,是当前规划学科与行业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议题。

  • 创新的空间干预能力是贯穿规划学科和规划教育发展的主线

    作者:杨贵庆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创新的空间干预能力”是指面对规划物质空间客体,能综合运用相关系统知识,采用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方法,有效促进相应的空间形态改变,以缓解或解决突出的矛盾问题和发展需求,从而实现社会、经济、文化和生态的永续发展。

  • 在学科自觉和时代浪潮中搏击前行

    作者:孙施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

    规划学科的创新及其未来发展,必然是以学科自觉和服务于国家战略为基础的,这是由现代规划学科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了的。学科自觉就是要始终围绕着“规划”的内核提出研究问题、开展知识生产,建立知识体系。服务于国家战略就是要以实现国家战略为目标,面向解决中国发展中的真实问题和满足未来发展的实际需要,这是“规划”作为人类有意识行为其作用得以发挥的基础。

首页上页12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