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笔谈

规划师职业发展:转变与适应
作者:马向明(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近年来城乡规划行业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规划机构业务萎缩,从业人员收入下降,城乡规划专业招生分数断崖式下降。这种局势对城乡规划从业人员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困惑。
困惑的原因,普遍的看法归于三个: ①国家规划体系的重构;②新技术的井喷式出现和应用;③城市土地财政模式的终结。第一、二项原因出现得较早,主要是对规划方法、范式的疑惑:做了那么多年的技术方法不适用了?最近两年出现的第三项原因,则是严重问题:做了那么多年的活没了?技术方法不对可以学,但活没了,那就机构要散了,人就要失业了,这怎么能让人不困惑呢?
确实,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城市化已经进入中后期,乡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量在减少,这使得城市对新空间的扩张需求下降,这样自然对新的空间规划的需求也就减弱了,土地不好卖了,政府财政紧张,规划经费也下降了,这是一个客观的情况,但是,在老的需求衰退的同时,新的需求也在产生。因此,这种现象我更愿意认为是中国新发展阶段对城乡规划工作内容需求发生了的根本性转变,新的需求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为城乡规划行业打开了新的需求。过去的城乡规划局限于城市范围内,虽然在规划法修订后有向乡村拓展,城市规划变成了城乡规划,但本质上还是以城市地区的规划业务为主。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之下,山水林田湖草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治理,衍生出了自然保护地规划、生态修复、土地整治、空间数据化等新的业态业务,这些过去都是在城乡规划机构业务范围之外的,现在已纷纷进入规划机构业务拓展的视野之中,这无疑是为城乡规划机构的业务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是国家发展的转型。过去中国城市的发展是基于全球化的分工体系下的产业转移,在大进大出模式之下,空间的营建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随着全球阵营贸易的兴起,大进大出模式已经改变,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模式之下,没有了全球产业的规模化转移注入,对空间营造的需求也就减弱,对空间规划的需求也就衰退。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大进大出时期所生产的空间是应对大进大出模式的,比如在城市中过多的空间被分配到生产领域。在转向国内国际双循环之后,新的动能要源自创新,而不是产业转移,这就需要对城市的空间结构进行调整和更新再利用。所以模式的转换带来的不仅仅是空间增量需求的衰退,也是对于存量空间的更新改造的迫切需求。
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需求。过去中国城市的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有人称之为城市增长机器,资本的增值积累成为空间资源配置的主导性原则。这造成了千城一面的空间单调性。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需要平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需求及全民共同富裕对多元空间的需求。这也将对存量空间的更新改造提出新需求,甚至对于城市建设区之外的国土空间也提出了美丽中国、美丽城乡的新需求。
这三种需求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因此只要中国经济社会经济发展不停滞,这些对空间优化整合的需求就不会停滞。但应该说,社会的这些需求,比如生态修复,土地整备等等,已有各种专业和机构在提供服务,城乡规划专业或者规划师在其中有什么核心的竞争力呢?
我们要看到城乡规划专业其实最突出的能力是系统思维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城乡规划面对的是城市,而城市是一个复杂系统,所以城乡规划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对于复杂系统的理解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超群的。这让城乡规划专业的人能够在面对生态修复、土地整备这样的问题时,往往能够在系统治理的基础上把他们与人的需求相结合,提供更复合的综合解决方案,而在城市存量空间的更新改造中,这种能力就更加具有优势。
当然规划师也需要根据新的需求革新自己的技能,比如在应对生态修复、土地整治等新业务时,就要向相关专业多学习新理念新方法。就是在我们所熟悉的城市存量空间领域,对技能的要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过去大进大出的模式下,只要空间营造水平够,运营成本够低,这可以吸纳大量的产业进驻城市。有了产业进驻,人口也就大量地涌入城市。但是随着大进大出模式转向国内国际双循环,即使制造出质量足够高、成本够低的空间场所,也不再有无限的新产业注入。新的动能源自自我孕育和发展的能力。因此城市空间高周转的开发模式变了,而空间高周转对空间方案设计能力的需求旺盛。所以规划设计需求也从对空间方案能力为主导的需求转向为一种对在地问题和新需求的仔细研判。有人说这是一种陪伴式规划:伴随着地方的成长而提供空间规划设计服务。我想这是目前规划行业所发生的最深刻的一个变化。陪伴式规划需要我们对事物有足够的观察能力、研究能力。如果说过去规划设计侧重于方案能力的话,那么现在则需要我们有更强的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要社会、经济还在发展,对空间的优化需求就不会停滞,所以我认为城乡规划的未来依然是光明的。但是,中国社会走向高质量发展这种转型也会映射到对城乡规划专业和对规划师技能需求的转变。
转变与适应,这是当今中国整个社会的议题,城乡规划也莫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