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笔谈

一枝一叶总关情——沈阳人民城市建设实践简述
作者:毛 兵(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人民的城市,不一定是奢华的但一定是有情感的,不一定是新奇的但一定是有温度的。只有沉下心去倾听、去丈量、去体会,才能把握住街区流动的活力和城市律动的脉搏。城市发展不只是物质空间的建设,更是社会精神的凝聚。近年来,每个城市都在努力彰显自己独有的特性和魅力,讲述浓情的历史和故事。沈阳,正在振兴发展的征途上既带着激情也带着温情去营造美好家园。

春风化雨,践行“两邻”理念。民生关怀,最需要用情、用心、用意。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到沈阳多福社区看望居民时指出,社区建设光靠钱不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多年来,沈阳市深入践行“两邻”理念,通过党建引领,积极开展老旧小区有机更新,聚焦为民便民安民,围绕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等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党建聚邻、服务暖邻、科技安邻、社会助邻、和谐睦邻、文化亲邻“六邻”工程,积极创造“邻”的载体,不断提升“善”的高度,广泛实施“伴”的行动。在实施过程中,坚持系统集成,融合“党建+政务+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志愿服务+城市书房”等多功能一体,不断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坚持因地制宜,针对社区人群特征、场地条件等不同情况,在既有空间基础上开展切实可行的“微改造”;坚持治理创新,推动亲民化改造,打造空间布局合理、便民功能健全、配套设施完善的服务阵地,不断完善“末梢治理”工作全覆盖。

见微知著,实现“推窗见绿”。在城市有限的空间,营造心灵无限的天地,中国古人为我们贮备了太多的智慧。为满足人们渴望亲近自然的需求,城市既要构建完善的结构性生态绿地系统,也需要营建近人尺度的“口袋公园”,为公众提供近便可达的高品质绿色化服务,“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壶中天地”不求大,精在体宜。沈阳秉持人文关怀理念,规划用 3年时间建设口袋公园3000个。在选址方面,强调“补短板”,优先在现状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不足、人口密度大、绿化服务需求强烈的老城区选址建设。着力“强长板”,以口袋公园为路径,系统开展现状绿地的公园化改造。注重“挖潜力”,积极利用桥下空间、闲置边角地等零散和消极空间建设口袋公园。在功能方面,突出服务属性。根据区位特点将口袋公园划分为通行、游憩、休闲、康体、景观、竞技等类别,比照需求配置园路场地、绿化景观、健身器材、座椅小品、景观雕塑、运动跑道等设施,同时强调与共享单车、公交场站、地铁站点紧密衔接,提升口袋公园功能和便利性。在特色方面,突出文化场景塑造,植入文体功能,并通过布局、设施、小品等元素展示沈阳的传统文化、英雄故事、城市历史。口袋公园的建设迅速提升了沈阳的绿化宜居品质和公众获得感、幸福感。

记住乡愁,延续城市文脉。“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而化之,民风济清。城市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原动力,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城市建设,不仅是构筑冷静的物理结构,还应营造温情的书香雅韵。时光,为城市镌刻了记忆,凝结成乡愁。守护历史,就是拨动城市最动人的情结。沈阳2300年的建城史,积淀了丰厚的城市文化精神。近年来,沈阳以历史文化、工业文化、红色文化为主线,梳理“山水盛京”的历史环境和形胜格局,构建山、水、城一体的保护结构,加强历史文化街区、特色风貌区、历史文化名村、文物和历史建筑的文脉传承。挖掘历史资源,结合城市更新,打造可供民众“处身于境,视境于心”的贴身文化空间,如博物馆、文化馆、城市书房等,激活了闲置资产,提升了城市品质。“人民城市人民建”,积极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凝聚民众智慧,共同缔造,在街路更新、社区治理、小区改造过程中,将历史遗存、文化创意作为建设的必要要素,塑造魅力特色;大力弘扬城市精神——开拓精神、雷锋精神、劳模精神,书写英雄城市新篇章,以激发振兴豪情。

关注民生、亲近自然、传承文化,打造百姓触手可及的便利空间,传递和风细雨般的关爱,只有在细微处用心,城市才会更加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