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笔谈

规划设计实践教学的开放模式及教学组织
作者:毕凌岚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

万物互联的开放时代,对城乡规划这样一个面向未来、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实践型工科专业而言,开放需要更为迫切:这既是国家发展的时势需要,也由教育发展状态促动,更是学科发展、行业转轨和技术更替的大势所趋。行业内涵和边界的拓展对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提出要求(涵盖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人才层次、执业适应机制等),影响了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和重心调整。规划设计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中直接对接“行业”业务工作能力培养的系列主干课程,其教学效率对于人才培养的品质至关重要。

城乡规划作为与行业关联度极高的实践专业,既有的规划设计实践教学以课程内容反映行业的主要业务类型,大多数院校秉持事务从简单到复杂、空间尺度从小到大的逻辑组织课程体系,形成如图1所示的递进关系,采取结合行业规划实践类型的专题型、独立式课程选题,以课程为单元开展教学。但近年来,城乡规划设计实践课程教学随着行业形势变化和院校发展调整出现了一些问题:①设计实践课内容与行业业务类型的差异越来越大,教学内容与行业热点和学科焦点存在脱节;②教师规划设计实践能力不足,尤其是年轻教师参与实践工作越来越少,实践经验积累和更新滞后,理论结合实践开展教学的能力下降;③课程设计实践的技术工具更新滞后,无论是规划设计业务相关的硬件还是软件,大部分院校教学设施都较企业滞后;④学生实践课程学习片段化,学生很难理解不同规划设计实践课相互之间的业务逻辑和递进关系。

图1规划设计实践课程体系逻辑及常规开放状况示意

Fig.2Design logic of planning and design practicum courses and the status of regular course opening

规划设实践教学基于学生就业需要与行业部门(企业、管理机构等)对接,基于学科发展需要与科研、社会需要对接,基于技术更新需要与技术平台对接,基于交流需要与不同教学机构互动。然而,虽然设计实践课程具有“行业开放”的固有特征,但是反观图1所示的传统开放教学组织模式,大多局限在课程单元层面,由课程组进行教学组织,院系根据“一事一议”机制推进工作,教学连续性、稳定性和课程品质很难有所保障。因此,基于机制保障建设“教学+科研+实践”的多元协动教学平台,结合教学本身规律,设计具有整体性的开放教学体系确有必要。

什么是“开放式教学”呢?“开放”是相对“封闭”而言的,开放教学首先需要突破课程、专业、学校与社会之间3个层次的“封闭”。因此相应的开放也分为3个层次:课程开放→专业开放→平台开放,需围绕不同层次开放的要点和组织形式展开教学设计,层层递进。西南交通大学针对规划设计实践教学改革试验在课程层面倡导课程联动,形成了“理论课+设计课”和“设计课+设计课”两种模式,在专业开放层次尝试了多专业联合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并在创新实践环节尝试组织多专业联合参与设计竞赛,在平台开放层次尝试过多校联合毕业设计(多校、多专业)、校企联合毕业设计(TOD等多领域选题)、多方联合毕业设计(学校+企业+地方政府)等多种模式,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开放教学的内容分为3个方面:①知识体系开放:响应学科发展需要,拓展学生知识面,促其深化理解学科和专业。应进行本专业不同领域、跨学科相关方向的教学内容设计。②方法体系开放:拓展学生视野,打破专业思维局限,提升创新、创造能力。应强化跨专业互动、提倡多专业协同,开展教师组多师指导、朋辈互动学习。③教学平台开放: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效率,强化人才的适应性。应将教学成果、教学过程全面向行业开放,接受外部要素介入教学活动。针对设计实践教学而言,可以根据学生在不同专业学习阶段的特点,在不同教学环节设计不同开放程度的具体开放形式。例如:纳入网络资源和计算机技术的虚实结合,拓展开放深度。

开放教学保障机制设计分两个层面:其一是基于保障教学质量的开放评定机制,通常有由系层面组织的公开评图(校内设计实践课教师跨教学班、年级组交互评图),以及由学院层面组织的评图(邀请校外行业专家参与设计课成果评审);其二是人力资源(建立设计实践校外导师库,聘请校外设计实践企业机构的资深设计师担任设计实践课程导师)和实践平台(基地)的建设(联合规划企业、研究机构、政府机关等校外实体参与教学)。

总之,教学组织旨在保证教学效率,其依据是基本的人才成长规律。开放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需要同时考虑与内、外两方面的协同,因此其组织结构相对更复杂,各院校应根据培养计划具有整体设计。并不是所有状况都适合开放,在基础阶段应相对内向,保证学生集中精力奠定基础;不同教学阶段的实践设计课程开放程度递增,从部分节点开放到教学过程开放,最终至系统性全面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