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笔谈

同济规划百年——城市规划本科专业从四年制到五年制的跨越
作者:周 俭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院长,同济大学1980级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1984级硕士研究生、1998级博士研究生)

我1980年进入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学习,获益于同济规划专业老一辈老师们对规划专业的第一次全面布局。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同济规划专业在全国高考恢复后,在董鉴泓教授的倡导下开始了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系统布局,将“文革”前以建筑、市政工程为基础的人才培养体系,在经过3年左右课程体系建设后,拓展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视角、全局性的专业教学体系。

在我接受教育的这个体系中,既有在原课程基础上更新完善的城市总体规划原理、城市详细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给排水规划等,也有宏观层面的区域经济与规划、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其中不仅拓展了规划的经济、环境维度,还拓展至了社会和城市系统的量化分析领域,比如城市社会心理学和城市规划系统工程。在这个时期,同济的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拓展至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道路交通和对外交通规划、城市设计、旧城改造规划设计等各个方面,并将环境保护、区域经济、系统分析等纳入规划实践中,几乎覆盖了当时城市规划的所有领域。这一全新的课程体系以及这些新的课程,成为了全国高校城市规划专业后来的十多年专业建设的基本模式。

进入1990年代初,在国家改革开放的背景下,随着城市建设模式的巨大变化,城市规划编制和管理也随之处在变革之中。在新的变化挑战中,城市规划的专业基础面临着继续向地理学、环境科学、社会科学拓展的需求,城市规划专业教育面临与国家城市规划机构、制度、体系对接的需求,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五年制学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并在1992年正式实施的。在这次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中,有3个突出的特点。首先,突出强调了知识基础和专业能力培养的关系,以“具有专长的博学者”作为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认识到,延长学制一方面是专业所需的知识基础涉及面进一步拓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国家规划编制体系的变化以及国家注册规划师制度的建立而带来对本科人才专业能力要求的变化。学生在5年的本科学习期间,需要了解或理解与城市开发、规划管理、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新知识,以增强规划对市场的分析判断能力;同时,控制性详细规划、区域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及各种新型功能区规划和专项规划等规划设计和规划分析研究类型的出现,对学生的规划设计适应能力也大大超出了原来计划经济时代的要求;另外,城市规划管理方式的改变和对新型规划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促使在培养方案中增加了规划管理能力培养的课程。因此,学制的延长不是简单地将时间拉长,而是新知识充实和新能力培养的需要。其次,全面开展了课程体系建设,不仅优化完善了原有课程的教学内容构成,同时完成了新课程的教学大纲制定,启动了课程教材建设。比如“城市环境保护规划”课程拓展为“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城市给排水规划”拓展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拓展为“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两部分等;新增了“城市规划法规与管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城市设计概论”“城市经济地理”“城市社会学”“GIS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等理论和方法类课程;同时对规划设计及其实践课程进行了补充完善,包括增加了“城市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居住区社会调研”等规划设计实践课程。在此过程中,全系40余位教师通力合作,在2年左右的时间里完成了五年制本科培养所需的全部课程建设和部分教材的编写。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对城乡规划专业定位认识的提高。面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我们认为未来21世纪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城市规划专业进一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此,构建的五年制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框架是以开放性和可拓展的思路而构建的,形成了公共基础板块、建筑工程基础板块、社会经济环境基础板块、法规管理基础板块、规划技术板块和规划设计实践板块,其中均包括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以及知识和能力两大体系。这一体系同时考虑了与硕士培养和博士培养阶段研究方向的对接,特别是在本科高年级的阶段,在课程安排上侧重于相关专业方向的内容,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专业特长以利于今后专业研究的发展和专业工作的选择。这一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确立,成为了全国五年制城市规划专业建设的基础模板,也是1998年全国第一次城市规划专业评估体系的重要参照。

30年后回想这段历史,当时确立的“一专多能”的综合性城市规划人才培养目标不仅适应了当时国家经济改革和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也为2008年《城乡规划法》颁布后城市规划专业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建立了一个具有适应性的可拓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框架,包括后来的乡村规划、城市更新、数字技术运用等教学内容,都有机地植入在了这个五年制的培养板块框架中。

在当年四年制向五年制转化的过程中,有过不同观点的争论,更有所有同事的齐心协力的倾力投入和学院领导的鼓励与支持。借此机会,感谢当时的学院院长陈秉钊教授,感谢搭档彭震伟教授,感谢全体城市规划系的老师。今天,国家国土空间规划的提出使城乡规划学科再一次面临新的挑战,新发展理念要求我们从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的站位再一次思考学科建设的新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新方案。同济规划作为城乡规划“一流学科”的排头兵,具有当仁不让的实力和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