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笔谈

同济的给予:知识、技能、职业价值观
作者:李晓江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同济大学1977级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1982级硕士研究生)

在近40年样式繁多的专业工作中时时都能感受到同济的工科教育所给予我的知识、技能的系统教育和规划师的职业价值观的养成。

规划专业的设计与工程训练从建筑设计开始,包含了动手能力和审美的培育,扩大到城市复杂的活动空间和场所的认识与营建,延伸到物质建设实现过程的结构、构造、材料、道路、园林和市政工程,形成了由微观到宏观再回到微观的系统知识体系和专业技能。

规划师的职业价值观培育主要来自老师们授课和改图过程自然流露出来的对人的尊重,阐述设计与工程原理时的人文精神。喻维国先生讲中国建筑史,徐循初先生讲道路交通规划,每一个细节都让学生体会到对人的关切。金经昌先生的规划原理课,罗小未先生的外国建筑史课也许因为是5名学生的小课,总是娓娓道来,都会把高冷的理论讲述得人情味十足,把城市、建筑的理解讲得让人油然产生同理、共情。规划师职业价值观的核心应该是金经昌先生讲的“为人民服务”,是张兵学弟总结的“人性的光辉”!

1986年在英国学习的经历验证了我研究生阶段形成的认识:规划师是崇尚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者,是追求理想的社会改良者,同时又必须是有能力拿出技术解决方案的实践者,虽然技术方案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根本问题。

百年前从德国引进的工科教育体系形成了后来同济规划教育的基础与框架,这是同济城市规划专业乃至规划事业的幸事。在校期间金经昌先生总是强调土木工程之于规划专业的重要性;德国学者的讲座让我们体会到综合性价值判断与工程知识紧密结合的思维方式。德国是我职业生涯中合作交流最多的国家,从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城市轨道标准化,到气候变化应对绿色发展,德国的工程科学传统、工业标准化和工匠精神对中国城市领域进步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吴志强老师组织整理同济规划学科教育历史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工作,功德无量。百年过去,开放、学习仍然是今天中国现代化的主题。

扎实的知识与技能训练、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使我们知道,谁在胡说八道、信口开河;什么是不靠谱、不负责任的歪招,使我们有正确的时间意识、空间意识、尺度意识和工程技术的可实施意识,从而帮助我们正确履行规划师的职责。

得益于扎实的工科训练,同济学子有能力用多专业融合的思维方式和设计能力完成复杂的综合性工程。本人有幸于2000年承担了深圳罗湖口岸/火车站综合枢纽规划设计与技术总承包项目,完成国内第一个竖向6层、日流量达60万人的现代化综合枢纽,建成了国内第一个CTC;2001年起用8年时间完成了虹桥空港/高铁枢纽地区规划研究,支持了国内最成功的站/港城融合范例。“5·12”地震后,主持北川新县城选址与规划设计,以规划现场工作指挥部方式统筹所有设计工作,用4年建成了一座窄路密网开放街区,蓝绿交融,民族/地域特色鲜明,没有高层住宅和宽马路、大广场的理想城市。玉树地震灾后重建中用统规自建,一家一户的精细化设计化解了土地私有和社会信任的政治问题。

得益于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养成,同济学子可以不断地拓展领域从事宏观规划与政策研究,同时又十分关注并解决好其中的微观与专业技术问题。十多年来,本人在城镇化研究中更多关注的是基层单元发展公平、农村转移人口家庭安置和乡村地区现代化问题,在空间结构、安全韧性的研究中更多关注的是弱势群体、空间正义和非正规供给问题,在城市交通研究中更多关注的是出行时间与费用成本承受力、公共资源公平配置问题,在高铁、空港的站/港城融合研究中更多关注的是客群细分与时间/费用成本敏感性差异问题,在绿色发展“双碳”战略研究中更多关注的是居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增长、性别/社群公平分享问题……以人的关切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会让研究有更多的发现和更高的价值。工作中曾和张兵学弟达成一个共识:战略性、宏观层面的规划研究,如果没有对人的关注,没有中微观的认识突破,不可能是一个好的成果。得益于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养成,同济学子可以不断地拓展领域从事宏观规划与政策研究,同时又十分关注并解决好其中的微观与专业技术问题。十多年来,本人在城镇化研究中更多关注的是基层单元发展公平、农村转移人口家庭安置和乡村地区现代化问题,在空间结构、安全韧性的研究中更多关注的是弱势群体、空间正义和非正规供给问题,在城市交通研究中更多关注的是出行时间与费用成本承受力、公共资源公平配置问题,在高铁、空港的站/港城融合研究中更多关注的是客群细分与时间/费用成本敏感性差异问题,在绿色发展“双碳”战略研究中更多关注的是居民美好生活的需求增长、性别/社群公平分享问题……以人的关切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会让研究有更多的发现和更高的价值。工作中曾和张兵学弟达成一个共识:战略性、宏观层面的规划研究,如果没有对人的关注,没有中微观的认识突破,不可能是一个好的成果。

城市规划需要多专业、多学科、多领域集成的知识群落支持。我常说,理科教育让人认识、分析、解构一个杯子,工科教育则是让人把一个杯子做成。城市规划需要理科、工科以及社会、经济学科的共同参与。

中国现代化道路还很漫长,工科背景的城市规划教育还大有可为。大规模建设终将终结,但物质性的更新、改善和高品质物质财富的积累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李德华先生90寿辰的庆祝活动上,本人曾以校友、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三重身份向学院进言,要充分重视设计和工程专业训练。这是工科背景规划师的看家本领,是同济的优良传统,是居民和城市的切实需要。愿同济为国家规划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工科规划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