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笔谈

为满足“多样态”人民群众的需求而设计
作者:邱衍庆(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院长)

一、用“多样态”人的视角审视规划设计价值

“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当我们聚焦到城市中的“人民”时,会发现人民是多样态的,既是群体也是个体;群体与群体间、群体与个体间、不同个体间的需求会存在不同甚至冲突。我们用“以人为核心”的理念去规划设计城市,看到的“人”不同,关注的人民需求就不同,惠及的“人民”也就不同,规划设计的价值导向也就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地换位思考,在用专业技术手段去解决大多数群体需求的同时,也要用“多样态”人的视角和立场去审视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性,以更好阐释新时代“人民城市设计”的理念。

二、以满足不同设计对象“人”的需求彰显规划设计价值

(一)万里碧道规划设计,从“人类”视角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多维需求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逐水而迁、傍水而居,河流水系见证了人类繁衍生息、奋斗变迁的足迹。广东水网密布,沿线人口密集,水域空间既是天然生态廊道,也是人类向往的自然休闲空间,更是激发经济活力的重要载体。面对亟须改善因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挤压所导致的河流基本功能严重退化,以及大量低效能、低品质、低价值用地严重影响河流生态、文化、景观、游憩和活力价值的普遍社会需求,万里碧道规划设计需要将人与水的关系上升到“人类”种群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生命共同体的视角去审视,从而提出相应的设计思路。

因此,以全省大江大河及中小河流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的万里碧道规划设计,秉承系统性“水、人、产、城”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以“构建生态、韧性安全的河湖水系”、“建设人民美好生活好去处”、“共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活力滨水经济带”为重要价值目标,着力构建“湾区引领、区域联动、十廊串珠”的广东万里碧道总体格局。

在具体设计方面,如何通过有限的河道空间实现人的需求与自然系统的耦合是破题关键。河流具有“横向、纵向、竖向、时间”四维属性,每年的汛期、非汛期洪水涨落是一个时空过程。对此,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两个设计理念。一是“三向定设计”理念,即依据流域纵向定碧道特色、河流横向腹地功能定碧道类型、竖向标高与水位的关系定岸边带功能,清晰界定河道的人居环境属性与自然特征属性。二是“路权定设计”理念,明确人与自然的空间权益划分和河道空间利用优先序列,即以堤为轴,通过堤型设计来达到堤内外联通和功能协同:堤外水路权第一、生态路权第二、人的路权第三,水安全标准为上,并遵循水文和动植物生境需求开展设计;堤内生态路权与人的路权并重,保证慢行系统连续性,发展经济的汽车路权让步。通过多维度的对人居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进行耦合,实现人的美好向往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居住社区体检评估与设计指南,从“人群”视角关注社会公平普惠

居住社区是人民实现美好生活的基本单元。广东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的社区环境配套差距明显,让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拥有公平普惠的生活配套是开展《广东省居住社区建设质量专项体检评估》并提出相应规划设计指引的重要价值导向。我们针对21个地市的4949个城镇居住社区开展社区专项体检工作,以细颗粒度的数据画像精准捕捉不同地区、人群的社区生活需求,并提出改善建议和规划设计指南。首先,将全省社区分区分类,分析不同地区的人群需求特征和现状短板弱项,并开展同类地区的综合比较,对区域协调共建、资源要素配置、政策资金倾斜等提出建议,为政府在社区补短板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其次,诊断特殊群体的环境友好度,旨在为老年、儿童等人群提供友好型的社区生活环境。通过量化评测养老、托育等基本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数量、质量、模式,以及适老化、儿童友好型的社区出行、休闲、居住环境情况,提出不同地区友好型社区补短板的规划建设指引。此外,关注全域全龄人群的公平普惠,有针对性地为各地区打造完整社区提出建议。评估指标围绕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活动空间、物业管理和社区管理等6大领域,聚焦社区综合服务站、幼儿园、托儿所、社区公园绿地等20项建设内容55项建设要求,开展多维度评测,并形成补短板的规划设计目标清单。

(三)规划建设港式社区,从“个体”视角关注人需求的和而不同

2021年,广州南沙新区从港人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在南沙庆盛枢纽地块规划建设港式社区。“营造让港人熟悉的生活家园”是为来粤港人提供包容创新环境的底色,也是港式社区规划设计的目标之一。设计通过提供港人熟悉的“亲水望山、行街小景、买野食野、纳凉避雨、碰面闲聊”的街道空间与生态游憩空间、高品质公服配套,形成功能紧凑的港式空间功能布局。这种满足港人生活需求的空间营造,不仅是吸引创新人才的高品质城市场所、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载体,更是满足不同人的“个体”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的空间呈现。

当然,要真正实现“港人熟悉”的设计目标,离不开规划设计标准的粤港互鉴创新,包括街道尺度营造、开敞空间设计、用地功能混合与公服设施配套等方面。例如为了提升城市的紧凑度,营造更加近人尺度的街道空间,港式社区采用分层的建筑密度设置。24m以下的建筑部分可实现不高于95%的建筑密度布局;突破广州现有建筑退线规范,采用了0—3m的窄退线方式并创造性地解决了因此带来的道路红线内外统筹、市政管线敷设、消防等技术难题。

三、兼顾公共利益并促进高质量发展才是人民城市设计的应有之义

人民城市设计是“人民城市”理念与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和发展需求的有机融合,其内涵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公共资源的配置具备公平正义属性,而规划设计是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的重要技术手段和公共政策手段,需要兼顾多数人的公共利益需求。但规划设计涉及范围的“人”是多元的,我们需要根据不同人群结构特征及主要矛盾问题,综合甄别出“人”的主样态、次样态、支样态及其不同需求,形成真正代表公共利益的规划价值观,从而为空间正义和资源的公平配置提供有效支撑。二是,在此基础上需要采取相应的规划设计策略,甚至创新性发展原有设计规范和标准,以塑造更多宜居宜业、安全韧性、绿色智慧的人性化空间,有效促进人的美好生活和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两方面能充分结合才是高质量发展时代背景下人民城市设计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