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笔谈

  • [编者按]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台,组建自然资源部,明确“整合相关空间规划职能,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是落实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必将带来整个规划行业和工作体系的全面变革。城乡规划学科作为应用性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导向性。在国家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和规划管理机构调整的背景下,规划学科发展可能面临一系列的变革和挑战。

  • 建立国域空间规划体系,提升规划专业学科品质

    作者:吴志强(中国工程院院士,德国科学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建立并正常运行完整的全国域空间规划与管理体系,是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也是对自己的国域空间逐步建立起规划与管理体系的历史进程。

  • 从历史维度看我国城市规划演进与规划学科发展

    作者:赵 民(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城市规划”与“空间规划”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就“空间规划”而言,可以特指某一以空间为对象的规划研究或战略,如“欧盟空间规划战略”:但更多时候是泛指以空间为主要对象的规划,如城市规划、区域规划、国土规划、生态保护区规划,以及我国特有的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在后者的情形下,需要理顺各项空间性规划的内在逻辑,建构起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从而避免相互之间产生矛盾或冲突。

  • 城乡规划学不能只属于工学门类

    作者:石 楠(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副主席,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2018年实行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全国上下普遍关注的话题。但应该明确的是,这种行政管理体制的改变,是政府体制机制的自我纠偏与完善,解决的是规划作为一种行政职能存在多年的交叉重复和矛盾冲突问题,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适应执政理念变化而做出的调整,其直接影响主要在于行政权力和责任的配置、行政程序的梳理和行为模式的重塑。

  • 从空间管制走向空间治理

    作者:田 莉(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系主任,教授)

    由于我国权力部门化的现状,与空间规划相关的部门如发改、住建、国土、环保、农业等对空间管制的形式和技术指南、编制规程等均不同,导致空间管制类型繁杂多样,互相矛盾,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层面的发展均受困于由此导致的规划冲突问题。此外,现行的官员考核与升迁体制下,“见地(物)不见人”的特征仍见诸于种种规划。过分注重经济增长而忽视社会民生与生态保护所引发的问题与矛盾十分尖锐,直接影响我国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型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 新空间规划体系的横向融合与纵向贯通问题

    作者:段 进(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教授)

    1999年本人出版了一本关于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的专著,全书以城乡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核心,讨论了学科的发展与问题,遵循由观念到方法、由深层结构到显相形态、由宏观到微观、由规律到规划的逻辑思路进行研究,最后形成了国家空间整体规划的建议。2011年在《城市规划》上又发表了“十二五深入开展国家级空间整体规划的建言”。可见从本人的研究来看,多规合一,整合相关空间规划职能,进行规划改革,建立整体空间规划体系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与方向。

  • 不忘初心,伴随城市化进程;与时俱进,前瞻城市化未来

    作者:王世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中国城市化,本身就是一场深刻、广泛的城市性的教育, 对于物质空间城市化进程中,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的改变以  及国家治理能力和城市文明的演进,都具有可能从量变积累到 质变爆发的历史意义。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以城市生活方式替  换了过去的乡村生活方式,或者以一种当下的城市生活方式替  换了过去的城市生活方式。但这种剧变带来的问题,在乡愁弥  逝与城愁纠缠中交织着,巨大的经济奇迹背后,更加巨大的环  境代价与社会成本正以一种深刻的共识倒逼着国家的决策转型。

  • 适应空间规划体系变革的城乡规划专业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

    作者:李和平(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2011年城乡规划学脱离建筑学成为一级学科,标志着独立   的城乡规划学学科体系正式确立,并带来了城乡规划从传统的  物质空间规划转向融入社会、经济、环境发展的“综合性规划” 的变革。当前,随着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逐步建立,城乡规划  又一次面临着由“综合性规划”转向融合土地利用、经济社会   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多规合一”的“协调型规划”的变革,  城乡规划专业教育因此也应进行适应性转变。

  • 浅议生态文明时代城乡规划学科发展的使命与挑战

    作者:吕 斌(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大学深研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教授)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推进规划体制改革,加快规划立法工作”。2018年3月全国两会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新的自然资源部,并明确了其职责包括整合原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履行的城乡规划管理职责。2018年9月中编办又公布了自然资源部的“三定”方案(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进一步明确了自然资源部“负责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

  • 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学科发展及教学与实践的转型思考

    作者:耿 虹(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 教授)

    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是基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在国 土资源保护优先、推动绿色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提出的针对优  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提升空间治理能力的规划实践改革。空  间规划体系的提出本质上是为了提升空间治理能力,推动规划 行业更好地服务于国土资源保护与人居环境优化的整体目标。 学科、行业、政策三者之间是否能够形成良性的相互影响与推  动,是决定城乡规划理论与实践能否契合现实发展需求,能否科  学预判并指导国土空间与资源要素有序供给与可持续发展的关  键问题。

  • 城乡规划学科发展如何顺应时代潮流乘风破浪

    作者:杨贵庆(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教授)

    随着全国各地城乡规划机构按照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方  案落实到位,县市区一级的国土资源和规划部门将开始新的运  作规程。国家层面自然资源部将紧锣密鼓地出台与空间规划体  系改革相关的工作办法甚至法律法规, 一方面顺应机构改革的  要求,敢于作为地不断完善或重新确立本部门行政管理机制, 另一方面,也需要小心谨慎地协调好与既有工作体系的关系, 避免对既往改革开放已经取得的城乡规划工作经验成果作颠覆 性的改变。

  • 城乡规划要发挥更大作用必须直面改革要求

    作者:张尚武(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

    城乡规划作为以社会实践为导向的应用性学科,与时俱进是学科发展的特点,社会需求是学科发展的基本动力。回顾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学科发展,前20年是适应改革开放环境,体系拓展和建构阶段;后20年则进入调整完善和改革阶段,又分为前后两个10年,前10年更多的是学科为了适应社会需求,从内部主动发起的,后10年更多的是外部推动的,特别是国家层面推进的一系列改革思路带来的影响。

  • 从需求导向转变为约束导向的城乡规划学科应对

    作者:彭震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规划所面对的最大改革莫过于当前的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多年来,城乡规划学科基于其实践性的特征,在服务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引导城乡空间发展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时期各地区各种发展观的左右,片面强调地方自下而上的发展需求,而忽视了发展的资源约束条件,从而偏离了规划学科的根本宗旨,最终导致“空间性规划约束不力问题,地方规划朝令夕改,出现了管不住,没人管以及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对症良方就是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并将此置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框架下。